2.2K

在台灣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的KTV與卡拉OK,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高歌一曲的經驗。
但你是否有想過「卡拉OK」這個詞,為何前兩個是國字,後兩個卻是由英文字母組成?原來是
從日語的「カラオケ」(ka-ra-o-ke)取諧音翻譯過來的
阿哲深深覺得台灣當初翻譯成「卡拉OK」的人,實在太有創意啦!居然可以中英合體來翻譯日文!
那大家猜猜看它是由哪一個國家發明的?
嗯…「カラオケ」長的就是外來語的樣子,應該是外國人發明的吧?
不是喔,它是日本人發明的!
雖然是外來語,卻是日本人發明的
既然是日本人發明的,為何要叫「カラオケ」呢?
因為每個人唱歌的KEY高低不同,以前早期要像歌星那樣唱歌,就必須要有專業樂團在演唱者後面調整伴奏,不是我們平民老百姓隨便想唱就可以唱的。
後來在1971年由「井上大佑」先生發明出這種撥放伴奏音樂的方式,
原本稱為「空オケ」,「空」是「空無一人」的意思,「オケ」是「管弦樂團」:「オーケストラ」的略稱,
所以卡拉OK意思就是「無人的管弦樂團」,還可以隨意升降KEY,從此任何人都可以享受歌星般的待遇,隨時都可以高歌一曲!
這是個非常偉大的發明,讓工作壓力超大的日本人,下班後有可以正常發洩情緒的管道。
因此1999年美國的「TIME」時代雜誌的專題介紹到:
「如果說毛澤東或甘地改變了亞洲的白天,井上則是改變了亞洲夜晚的男人」
這評語也太帥氣了吧!XD
可惜井上先生並沒有為他的發明申請專利,如果有的話,據說一年可獲得超過100億日圓呢!真的是躺著賺就好了~
卡拉OK與KTV的不同
另外,「カラオケ」是指「在開放場所歌唱給所有人聽」的方式,例如歌廳、酒廳等等的地方。
而我們熟悉的「KTV」,這種「包廂,獨立空間」唱歌的形式,日語則稱為「カラオケボックス」,「ボックス」就是英文的「box」。